山西话丨腊月,年味正浓澎湃在线

<

腊月,年味正浓

按照山西的老规矩,过农历的新年,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。“腊七腊八,冻死寒鸦”,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。可是,到了严冬,不久便是春天,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。在腊八那天,人家里,寺观里,都熬腊八粥。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,可是细一想,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,这种粥是用各种的米,各种的豆,与各种的干果:杏仁、核桃仁、瓜子、荔枝肉、莲子、花生米、葡萄干、菱角米等熬成的。这不是粥,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。

从腊八起,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,街上加多了货摊子,卖春联的、卖年画的、卖蜜供的、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个季节才会出现的。这些赶年的摊子也叫孩子们变得兴奋起来。在胡同的吆喝声音也比平常更加复杂,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,像卖宪书的、松枝的、薏仁米的、年糕的等等。

儿童们忙乱,大人们也紧张。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。他们也必须给孩子们赶做新鞋新衣,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。

二十三过小年,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“彩排”。按旧日的说法:有糖粘住灶王的嘴,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。现在,还有卖糖的,但是只由大家享用了,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。

过了二十三,大家就更忙起来,新年眨眼就到了啊。在除夕以前,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,必须大扫除一次,名曰扫房。必须把肉、鸡、鱼、青菜、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,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。按照老习惯,铺户多数关五天门,到正月初六才开张。假如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,临时不容易补充。还有,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,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,动刀剪是不吉利的,含有迷信的意思,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实是爱和平的人,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。

腊月和正月,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,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,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,酬劳一年的辛苦。过了灯节,天气转暖,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。每座城市,都在跟着农村社会一起过年,而且过得分外热闹。

?本期文章素材来源于:瑞文网,原标题《山西腊月民风民俗》

?本期部分声音素材来源于:年1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一年又一年》栏目

?本期部分音频素材来源于:松谷卓-《最后的森林》、兮沐-《星茶会》

?本期朗读原声:丁洁

?本期音频制作:刘璟阳丁洁

一个征集

您喜欢录音吗?您想和我们一起分享山西的故事吗?

录制您自己的声音,也许下一期节目里就能听得到!

录制要求:

1、本期征集和下期节目主题相关的录音文件,即和山西有关的素材内容。

2、音频格式为mp3,音频可为无特殊音效的干声,也可自己加垫乐。

3、音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。

您可以将自己录制好的音频发送至邮箱

sxrbxmtb

.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ordosmjjdfwzx.net/afhzz/9214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