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产中国“晓村茶话”由中国著名茶文化专家徐晓村教授说茶,
跨越时空,声情并茂,权威解读,独家发布。
片花配音:周薇(金话筒获奖者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)
制作:王肖(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音乐节目制作人)
文字根据音频整理
本文(包括音频、图片)版权为《原产中国》所有
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将承担法律责任
各位朋友,今天我们讲一讲漳平水仙。
漳平这个地方在福建南部,属于龙岩市,它和漳州接壤。水仙大家都知道,水仙是一种花,而且水仙这一种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,特别是水仙花的种植中心就在今天的漳州,不过漳平并不属于漳州。
水仙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的十大名花在于它被中国的文人所欣赏,在案头清供中常常会有水仙,它和兰花、菊花、菖蒲被并称为“花中四雅”,又和梅花、茶花、迎春花并称为“雪中四友”。水仙还是可以入画的,明代仇英画的“水仙腊梅”是一副名画,现在还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。我们一般会以为花只有好看和不好看的区别,它怎么会又有高低贵贱的区别呢?这正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。例如,荷花,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就写过著名的《爱莲说》,现在《爱莲说》进入了中学课本,中学生要求必须能够背诵。
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这不是在写花,而是通过花来表现一种清高的君子的人格,这样一来荷花就不再只是单纯的好看的花,而是成为一种高尚品格的象征。这种例子在中国的文化中还有很多,例如孔子就说过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,也就是通过松柏表现不怕困难,不怕艰苦,能经受住考验的人的一种品格。这样一来,松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就跟别的树不同了,别的树就没法跟它比了,松柏的地位就变得非常高了。那么相反的情况有没有呢?也有,例如凌霄花。凌霄花本来长得很好看,特别适合在庭院中种植,结果白居易写了一首《有木名凌霄》:
有木名凌霄,擢秀非孤标。偶依一株树,遂抽百尺条。托根附树身,开花寄树梢。自谓得其势,无因有动摇。一旦树摧倒,独立暂飘飖。疾风从东起,吹折不终朝。朝为拂云花,暮为委地樵。寄言立身者,勿学柔弱苗。
这个诗的意思是啥啊?说的是这个凌霄花它必须要攀附在一棵树上才能长得很高,开花开得也很高,一旦树倒了,风一吹,凌霄花就完了。他事实上是说,人不能去依附权贵,依附权贵的人,权贵一倒,你就完了,就没有出息了,他是在说一种人。结果我们当代的诗人舒婷写过一首非常著名流传非常广的诗,叫《致橡树》:
我如果爱你——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,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。
也是说我不能像凌霄花那样。可是我们想一想,这凌霄花招谁惹谁了,凌霄花人家作为一种自然界的植物,人家就是这么长的。但是被中国的文人这样一写,凌霄花好像品味变得就不是那么高了。所以虽然都是花,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,中国的传统中,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,它们的地位是不一样的,它们都是有自己个性的,都是有自己的品格的。那么当然有的被说好,有的被说不好,水仙是属于前者属于那种被说好的。我们随便选两个,大家来看一看,有一首诗是这样写水仙的:
冬深犹有水仙花,雪打霜催更好葩。岁岁山间连槛种,数枝亦足傲尘沙。
这个诗说什么呢?是在说水仙花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它还在开,就是有雪有霜降下来的时候它开得更好,所以呢,我每年都在山上种,一直种到我们家栅栏的旁边,有了这样几株花我就足以傲视尘沙,这个“尘沙”事实上不是指自然界的尘沙,而是指那种世事的污浊。那么另外一个是一个明代人叫徐有贞写的,他说:
清兮直兮,贞兮白兮,发采扬馨,含芳泽兮,仙人之姿,君子之德兮。
他说水仙花长得是很直的,而且它的颜色是青翠的,它的白色是那么的干净就像它的品德一样,精神焕发,香气飘得很远,它的容貌非常美好,它的整个姿态就像一个仙人,它的品德就像一个君子。水仙花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如此有名如此重要,而且有名时间非常久,水仙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。
漳平水仙是一种茶,怎么就能取了个和这么有名的花一模一样的名字呢?这个问题很有意思,非常有意思。就像我们说杜甫,中国的诗圣,这个名字非常好,后来没有人敢起名说我也叫杜甫,这个名字我们是不敢取的。这个茶居然取了个名字叫水仙,这是第一个有意思的问题。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茶作为一种饮料,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也像荷花、松柏、水仙一样经过类似地转化成为和人的审美趣味、精神追求、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联的一种饮料。例如,唐代的皎然就说过:“此物清高世莫知,世人饮酒多自欺。”这个“此物”就是指茶。皎然就认为茶是清高的,大家想一想茶怎么会清高呢?只有人才会清高,其实他说的是茶的某种特性和清高有着类似的地方,经过这样一种转化之后,茶就被赋予了一种文化品格。
这两点,第二点我们以后再讲,我们先讲第一点,就是水仙茶为什么叫做水仙?我们先看民间传说,民间传说又来了,注意每一种好的茶,我们中国好的物产几乎都有一个传说,漳平水仙也有。这个传说是这样的,说漳平的南洋北寮和双洋中村一带被无情的天火烧了,这样使得山上山下变得一片荒芜,民不聊生,村民们就走了,到外面去做生意或者到海边去捕鱼,几乎所有的人都跑了,只有村头有个叫朱峰奇的年轻人不走,他说子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贫,再苦我也要留在村里头重建家园。这个朱峰奇送走了乡亲们以后,每天都起早贪黑,把山上重新垒成梯田,再挖坑种树。经过他多年的辛勤耕作,本来寸草不生的山上终于又重新长满了草木,变得郁郁葱葱。
有一天,天上的仙女实在耐不住寂寞了,无意中探头看了看,就见这一带树木繁茂、鸟语花香,这个景象比天堂还好。她再仔细一看呢,山上那蔚蓝色的薄雾中还站立着一个英俊的青年,正在奋力挥舞着锄头挖地。这个仙女早已厌倦了天宫的生活,心里特别向往人间的男耕女织。于是,她就动了凡心,趁人不注意,便偷偷地溜出了天宫门,驾着彩云飘然下凡来。这个朱峰奇和下凡的仙女一见钟情,两个人愿意同甘共苦。正当两人相亲相爱、发誓白头偕老的时侯,仙女下凡的消息被玉皇大帝知道了。玉帝非常愤怒,马上命令火神去放火烧山,就把朱峰奇辛勤耕种的这些花草树木烧了三天三夜。玉帝还怕两个人不死,又让雷神决天河之水,把这一带全部淹没。
这个朱峰奇和仙女携手逃到了深山山洞里,可是到了玉帝下令决天河之水的时候,两人不幸被山洪给冲散了。朱峰奇就从双洋中村一直漂泊到南洋北寮。等他醒过来时,发现自己已经在一个岩石的边上。这时侯,他自己已是奄奄一息了,但心中还在想着仙女,她去哪了。正想着,洪流中冲过来一个浪头,这个浪峰上有一颗茶树,树边站着个美丽的仙女。仙女就说:“我在这儿呢!”然后她就走上山坡,将随手采摘的茶叶,泡水给朱峰奇喝,这茶水喝起来味道非常好,朱峰奇的身体也就恢复了。仙女就对朱峰奇说:“火烧雷击水淹我都不怕,只要我们心心相印,永不分离,就一定会幸福的!”因为他们喝了这个茶,觉得这个茶特别好,就决定在这个地方种茶为生。经过他们的努力,茶是做得越来越好,生意也越来越好,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兴旺。因为这茶是仙女从水中捞上得到的,因此它就得名“水仙”,水仙这个名字在民间传说中就是这样来的。
我们当然不能据此就认为水仙的茶名就是这样来的。在以茶为传说核的民间传说中,这个民间传说是比较完整的,它的故事也比较曲折。如果我们把传说的主要构成元素概括一下,那么它有几个呢?一个是一个勤劳的小伙子,第二是他的勤劳感动了仙女并爱上了他,第三是玉皇大帝用火和水来惩罚他们,第四是灾难过后发现了水仙。如果我们再提炼一下这个民间传说的关键词就这么几个:勤劳、爱情、灾难、水仙,也就是说这个民间传说直接启动的原因,这个故事发展的动力是勤劳,可见在劳动人民心中勤劳是他们认定的最重要的品质。大家要注意这个勤劳,是他固有的品质,说他本来就是这样的,不像现在我们被逼得没办法不得不去加班。那么勤劳有什么功效呢?他可以赢得仙女的爱情。勤劳这样一种品质的作用在劳动人民那里被夸张了,但是,这样一种夸张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现实基础,勤劳的农民确实比较容易娶上媳妇的,那么勤劳赢得了爱情。第三个关键词是灾难,灾难对于劳动人民的一生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在灾难之后发现了神奇的水仙,这一方面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灾难的态度,就是灾难总会过去的,一方面又表现水仙这种茶得来的不容易。其实在物产类的民间传说中,物产是经过一场灾难而获得或产生的类型是很多的,我认为这样一种表现形式,表现了一种好的物产的产生经历的艰难曲折。在这个传说中,水仙的出现被传奇化了,经过一场灾难,仙女无意得到了一颗水仙树,其实也蕴含了我们很多原产地物产它的出现的偶然性。就茶来说,很多新的茶的种类出现都是偶然的,这个我们以后会讲到。那么这场灾难是来自玉皇大帝,玉皇大帝代表了什么呢?他是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一种现成的秩序,仙女的下凡就挑战了这样一种秩序,玉皇大帝就用他的权力加以惩罚,这个农民和仙女躲过了惩罚得到了宝贵的水仙,这不仅仅是表现了水仙的来之不易,也隐含了农民对这种现成的秩序的不满。那么这种秩序是什么呢?其实这种秩序就是上流社会的秩序,这个仙女事实上就代表了上流社会的女性,爱上了最底层的农民,所以这个民间传说包含了很多农民的愿望、理想和想象。
徐晓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硕士生导师,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主任,中国农业大学纪录片创作与研究中心创始人,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第三版艺术顾问。长期担任由16所高校组成的北京市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的《中国茶文化》一课的讲授,还长期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校内公共选修课《中国茶文化》的教学任务。撰稿的52集茶文化电视纪录片《中华茶苑》曾获中国教育电视台年度栏目一等奖,主编了北京市精品教材《中国茶文化》、《茶文化学》等教材多部,著有茶散文集《晴窗集——晓村茶话》,发表过“茶文化学”等方面的论文多篇。
—欢迎转发朋友圈·转载请联系后台—
长按识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