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徽宗时代徽宗的才华与贡献一新

辽宁白癜风微信交流群 http://cgia.cn/news/chanye/1664086.html
中华上下五千年,在历代帝王中,爱艺术的皇帝一大堆,比如唐太宗、李后主、乾隆,但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恐怕只有一个,那就是宋徽宗。徽宗在政治上昏庸无能,毫无建树,在艺术上却造诣颇深,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;丹青造诣堪称登峰造极,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。独树一帜的书法徽宗的书法艺术,在北宋末年独步一时,十六七岁时与驸马都尉王诜、宗室赵令穰过从甚密,这两个人都擅长绘画,而赵令穰又喜欢黄庭坚的书法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受赵令穰的影响,徽宗也喜欢书法。徽宗早年临摹薛稷、黄庭坚,个人书法稚嫩婉约。后期融合各书法家之长,自辟蹊径,独树一帜,字体刚劲强健,如屈铁断金,号瘦金体。瘦金体有骨感美,结字至瘦,颇具筋骨之力,似铁画银钩,字形夸张,线条丰腴,瘦硬却不失其肉。有人称徽宗的书法笔势飘逸,如冲霄鹤影,高迈不凡,掠水燕翎,轻盈无迹,瘦劲而不纤,端整而不板。鹤影直冲云霄,是何等的潇洒飘逸;燕翎掠水,是何等的轻盈而不着痕迹!笔迹虽瘦,但遒劲而不纤细;字体端正,但又不显呆板。这种艺术境界不是一般书法家所能达到的。南宋末年书法家赵孟曾说,“所谓瘦金体,天骨道美,逸趣蔼然,细玩之,信不在李重光下,诚足珍矣。”徽宗的书法作品传世者不多,稀世珍宝《牡丹帖》是瘦金体的代表作,全帖共一百一十字,潇洒飘逸,刚柔相济,结构、行笔恰到好处,给人以艺术的享受。徽宗不但擅长写楷书,草书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,一气呵成,意先笔后,潇洒流落,笔翰飞舞,奔放流畅,字里行间全是霸王之气。现珍藏于辽宁博物馆的草书《千字文》,被誉为“天下一人绝世墨宝”。上海博物馆庋藏的徽宗《草书纨扇》,上面写“掠水燕翎寒自转,堕泥花片湿相重”十四个字,婀娜多姿,风流跌宕,恰似出水芙蓉,天然而去雕饰,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。徽宗的书法在当时深受欢迎,群臣皆以争得一轴为荣。相传有一次他到秘书省去,打开箱子,取出御书画,凡公宰亲王、使相从官,各赐御画一幅,兼行草书一纸,命蔡攸分给大家。群臣欣喜若狂,断佩折巾,争先恐后地索要,徽宗高兴得开怀大笑。这则皇帝赏赐臣下书画的故事,在中国书法史上传为佳话。徽宗的瘦金体作为众星捧月的书体,有很多崇拜者。蔡京也曾模仿徽宗的瘦金体,蔡京的行书虽然不输徽宗,但瘦金体却模仿得四不像。他之所以临摹,只为拍君王的马屁而已。据说金国皇帝金章宗完颜璟非常喜欢汉族文化,也曾临摹过徽宗的瘦金体,但金帝的书法缺了徽宗书法之大气。精湛的绘画艺术徽宗自幼酷爱绘画艺术,十六七岁时就声誉鹊起。他的画路宽广,画技精妙,丹青卷轴,具天纵之妙,有晋、唐风韵。徽宗的花鸟画尤为世人称道,传世的作品也以花鸟画居多。据邓白所撰《赵佶》一书统计,国内现存的徽宗花鸟画有:故宫博物院收藏——《听琴图轴》《芙蓉锦鸡图轴》《祥龙石图》《枇杷山鸟图》《池塘秋晚图卷》《梅花绣眼图》;上海博物馆收藏——《柳鸦图》;辽宁博物馆收藏——《瑞鹤图》;四川省博物馆藏——《蜡梅双禽图》;南京博物院藏——《鹆图轴》现存台湾——《红蓼白鹅图轴》《山禽蜡梅图》《杏花鹦鹉图》《鸲鹆图》《香梅山白头图轴》;流散在国外——《竹禽图》《写生珍禽图》《四禽图》《御鹰图》《六鹤图》《栀雀图》《金秋英禽图》《五色鹦鹉图》,以及藏于日本的小品《水仙鹌鹑图》《小鸠桃花》《桃鸠图》等。这些画用笔细腻,逼真传神,具有独特的风格。《画继》记载,政和初年,他曾画了一幅《筠庄纵鹤图》,画面上二十只神态各异的白鹤,或游戏于上林苑,或饮水于太液池,或昂首向天、引吭高鸣,或刷洗羽毛于清泉。并立而不争,独行而不倚,闲暇之格,清迥之姿,寓于缣素之上,各极其妙,千姿百态,没有一个是相同的。如果不是大手笔,很难达到这种境界。元朝人刘敏中说徽宗的鹤图,骨活神从,曲尽真态。元朝的贝琼评徽宗的《蝉雀图》所画螳袭蝉后,蝉环顾左右,布局恰当,非一般画家所能企及。南宋初年的王廷珪《题宣和殿双鹊图》诗中说:宣和殿后新雨晴,两鹊飞来向东鸣。当时妙手貌不成,君王笔下春风生。另一位南宋人李曾伯评论徽宗的《宣和浦禽图》说,徽宗的画技超群,一片羽行,一株花卉,皆落笔不凡,精妙过人。宣和初年,徽宗又画了一幅《双鹊图》赏给中书舍人何栗,校书郎韩子苍赋诗赞道:君王妙画出神机,弱翅争巢并语时。想见春风鹊观,一双飞占万年枝。喜鹊站在万年枝(冬青树)上,神态自然,呼之欲出。清人王士祯在其《池北偶谈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武昌府有一个姓张的人家,儿媳妇狐仙缠身,请了几个道士驱鬼,都没有效果。一天,设宴请客,把徽宗画的鹰图挂在堂上让客人欣赏,狐仙来了之后,不敢进门,一天风平浪静。等客人散去,已是深夜时分,狐仙这才进去。妇人问狐仙,为何这时才来,狐仙说:“你们家堂屋里有神鹰,看见我即奋爪搏击,如果不是它脖子上系着铁链,我就死无葬身之地了。”第二天,妇人将狐仙说的话告诉丈夫,将图中神鹰脖子上系着铁链涂掉,到了晚上,狐仙果然被击死于堂下。这是一个神话故事,当然不可信,但也说明徽宗画的鹰栩栩如生,呼之欲出,与真鹰没有区别,狐仙才把画上的鹰当成了真鹰。蔡京题《御鹰图》,称之为神笔,并非溢美之词。徽宗的人物画也有很高的水平。元人汤垕在其所著《画鉴》说徽宗画的《梦游化城图》(佛教用语,即化出来的城市),在很小的画幅中,不但能画出上千个人物,而且还把城郭、宫室、麾幢、鼓乐、仙嫔、真宰、云霞、霄汉、禽兽、龙马等也描绘在上面,看后令人有神游八极的感觉。徽宗的画,既有临摹,也有自己的创作。临摹的如故宫博物院馆藏《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》、现存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《摹张萱捣练图》,笔墨生动,几可乱真。元代大画家赵孟说徽宗的人物画,风神法度可与顾恺之、陆探微一争高下。徽宗人物画的真迹只有《文会图》(藏于台湾)、《听琴图》(藏于故宫博物院)两幅。《听琴图》画面上有一株苍松挺拔的松树,枝繁叶茂,高耸云天,树下一人身穿道袍,专心致志地弹琴。左右各有大臣一人,右边一人俯首凝视,左边一人目视远方,全神贯注地听琴,他身后有一小书僮侍立,画的正上方有蔡京题的诗。据后人考证,弹琴者为徽宗本人,右边俯首听琴者是蔡京。画面完整和谐,意境优美,给人以无限遐想,仿佛悠扬的琴声与雄浑的松涛声汇成了一首动人的合唱曲。徽宗的山水画也气概不凡,有一幅《奇峰散绮图》,画的是秀丽山水,迢迢银河,琼楼玉宇,使人有身临其境,飘飘欲仙之感。《画继》一书称意匠天成,工夺造化,妙外之趣,咫尺千里。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《雪江归棹图卷》,也是一幅气势恢宏的作品。蔡京在题跋中称赞这幅画“水远无波,天长一色,群山皎洁,行客萧条,鼓棹中流,片帆天际,雪江归棹之意尽矣”。除花鸟、人物、山水画之外,徽宗还擅长其他杂画,墨竹就是一例。《画鉴》说徽宗的花鸟、山石、人物画可入“妙品”,而有些墨花、墨石画则可入“神品”。他画的墨竹紧细不分浓淡,一色焦墨,从密处微露白道,自成一家,绝不蹈袭古人轨辙。《宋徽宗时代》ISBN:-7---5余耀华著新华出版社年1月定价:49.00元本书以史家的视角,从浮华背后的危机、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流、军事秘经济文化的冲突等方面解读北宋的覆亡。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ordosmjjdfwzx.net/afhpz/9019.html


当前时间: